2020那年,憨喜工坊受到疫情影響,工坊的代工越來越少了。服務對象們的作業活動時間,越來越沒有事情可做。於是,憨喜工坊開始學起了手工縫布。
服務對象們都沒有縫布的經驗,也沒有拿針的經驗。起初,我們使用「縫布玩具」及自製的「縫紉點點布」為輔具開始練習,讓服務對象們熟悉縫布的來回動作,一針一線穿進一個個的點點記號中。

觀察服務對象很難抓握手縫布及保持手縫間距,於是找了「繡布圈」及自製的「縫紉點點紙」為輔具,幫助服務對象們學習。就這樣一步一腳印,經過練習一段時間後,從間距 1cm 進步到可以縫 0.3cm,服務對象們開始進步了。
在沉浸喜悅的同時,也著手讓服務對象們進行手作縫紉品的製作。工作人員透過使用記號筆畫線及畫點,讓服務對象沿線進行縫布,雖然過程中也曾經出現縫錯、縫紉間距太大等等的困難。
這一路上,透過輔具的應用及分工合作,服務對象們已經越來越得心應手,也持續創新更多元的手作縫紉品,直到現在手工縫紉品都是憨喜工坊的特色。每件手工縫紉品,都充滿了服務對象們的努力與用心,一針一線縫進滿滿的愛。(桃竹區 作業設施組社工員 / 彭玉純)

回上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