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心智障礙者之口腔健康照護,因在溝通及治療上明顯比一般患者困難,長期以來多被忽視。24日下午喜憨兒基金會於高雄美麗島會廊四維廳,舉辦『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紀錄手冊』宣導會。會中高醫特殊牙科黃純德醫師分享了特殊需求者的看診經驗,同時新北市雙和醫院特殊牙科柯恩生醫師,也於現場解釋手冊的使用時機與操作方式,讓近50位前來聆聽的特殊照顧者工作人員收獲滿滿。
本會以問卷方式進行調查,發現心智障礙者最常就診的科別為牙科、耳鼻喉科及家醫科,此與基金會過去提倡心智障礙者牙齒健康照護之重要性不謀而合。只是照護過程需要克服的是,心智障礙者配合牙醫師進行治療過程行為之穩定性,以及彼此溝通方式與互動關係均需特別的設計。於是基金會花了兩年的時間,與雙和醫院特殊牙科合作,設計出「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紀錄手冊」以及「溝通圖卡」。
「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紀錄手冊」及「溝通圖卡」,內容含有衛教資訊與心智障礙者每次牙科就診的紀錄頁,此兩者的設計一方面可以降低心智障礙者或其照顧者,與牙科醫師在醫療過程溝通的困難外,也可以讓心智障礙者有自己完整牙科就診紀錄,無論到哪一家醫院都可以快速、清楚讓醫師了解心智障礙者的牙齒狀況。大順工作站的阿祥,庇護工場的小婷,就是因為該手冊,展開第一次的牙科就診。
透過此次宣導會,將特殊需求者需要口腔照護的重要性,分享給有需要的人;同時將本會設計的『特殊需求者口腔照護紀錄手冊』與醫療『溝通圖卡』推廣給各社福機構與醫療單位。讓有需求的障礙者有機會可以使用手冊,使心智障礙者在健康照護部分,尤其是牙齒的健康保健上獲得更有效的醫療照顧。